政策资讯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 < 唐山翱云万物~王俊翔 < 导航
政策资讯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规划》提出,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等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数字化发展。鼓励引导资本规范参与数字中国建设,构建社会资本有效参与的投融资体系。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规划》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加强整体布局,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大幅增强,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数字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应用创新全球领先,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规划》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一是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二是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规划》指出,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绿灯”投资案例引导作用,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二是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加快制度规则创新,完善与数字政务建设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强和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三是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大力发展网络文化,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引导各类平台和广大网民创作生产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打造若干综合性数字文化展示平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四是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发展数字健康,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发展。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数字消费业态、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五是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倡导绿色智慧生活方式。
《规划》指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一是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二是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
《规划》指出,要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一是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立法统筹协调,研究制定数字领域立法规划,及时按程序调整不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法律制度。构建技术标准体系,编制数字化标准工作指南,加快制定修订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等应用标准。提升治理水平,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升全方位多维度综合治理能力,构建科学、高效、有序的管网治网格局。净化网络空间,深入开展网络生态治理工作,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创新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二是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统筹谋划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建立多层面协同、多平台支撑、多主体参与的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体系,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积极发展“丝路电商”。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空间,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数字领域合作平台,高质量搭建数字领域开放合作新平台,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等相关国际规则构建。
《规划》强调,要加强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数字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加强对数字中国建设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充分发挥地方党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作用,健全议事协调机制,将数字化发展摆在本地区工作重要位置,切实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资源整合和力量协同,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数字中国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数字化发展重大问题,推动跨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抓好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的督促落实。开展数字中国发展监测评估。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三是保障资金投入。创新资金扶持方式,加强对各类资金的统筹引导。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等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数字化发展。鼓励引导资本规范参与数字中国建设,构建社会资本有效参与的投融资体系。四是强化人才支撑。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数字思维、数字认知、数字技能。统筹布局一批数字领域学科专业点,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构建覆盖全民、城乡融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培育体系。五是营造良好氛围。推动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共同参与数字中国建设,建立一批数字中国研究基地。统筹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工作,综合集成推进改革试验。办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重大活动,举办数字领域高规格国内国际系列赛事,推动数字化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积极参与数字中国建设的良好氛围。
来源:新华社

经济日报 数字中国

 当前,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深度应用,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带动和创造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带来经济发展新机遇。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10%。今年前5个月,软件业务收入超4.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6%;信息技术服务收入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我们支持培育了一批质量评价、资产评估、交易撮合等数据服务商,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不断丰富。”在日前举办的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

夯实发展基石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累计建成383.7万座5G基站,占全球5G基站总数超六成,5G用户普及率超60%,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达24.65亿户,物联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IPv6地址资源供给丰富,数字经济发展基石日益稳固。

“我们稳步推进双千兆网络部署,千兆城市达207个,已经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介绍,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超过810万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存力总规模约为1200EB。

算力规模稳步提升有力支持了数据要素流动和利用,但如何把芯片集群组成高效算力提供服务,是业界各方正在探索的方向。“目前,国内有100多家企业提供智能算力,但很多时候供需不匹配。要把算力联成网,打造统一的算力基础设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告诉记者,信通院在北京进行试验,19家算力设施平台部署网关,实现全国10%的公共算力资源可访问调度,初步验证了技术可行性。

企业侧,中兴通讯通过提供算、存、网、数据中心等全系列产品及方案,满足多样化智算中心建设需求。“在算力方面,我们的芯片兼容适配国内外多个厂家的GPU、CPU,自主研发的芯片支持远程直接数据存取标卡、智能网卡、数据处理器卡等多种形态,提供高性能、多样化的算力内核和硬件加速。”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说。

在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王崧看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作支撑。“要围绕千兆光网、数据中心、5G、6G、IPv6、卫星互联网、区块链等发展需求和特点,分类施策,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辛国斌表示,应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基石,加强战略布局,促进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和规模化部署,深化设施设备和数据共享,加速前沿技术转化应用,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激活数据价值

如今,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正逐步成为价值创造源泉,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需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动力。

2022年12月,《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发布,提出20条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一年后,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数据要素资源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但安全治理、隐私保护、流通利用等问题也制约着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规范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共享和交易等各个环节。”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建议,要为企业提供更公平、更透明、更便捷的数据流通、合规交易和安全使用环境,降低企业使用数据成本和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

据悉,国家数据局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大政策供给,推动我国海量数据优势转化为国家竞争新优势。

“下一步,要建立完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加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提升数据供给水平。要健全完善数据管理制度体系,加快出台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检测认证等机制,保障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王崧说。

释放应用潜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智能芯片、通用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加速涌现,正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创造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最新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年)》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球约有3万家人工智能企业,中国占比达15%。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数量达1328个,中国占36%。人工智能在工业、医疗、能源、城市、交通等领域释放应用潜力。

前不久,科大讯飞发布了讯飞星火大模型V4.0版本。目前,星火大模型为一汽、奇瑞、广汽、江淮、长城等车企的众多车型,提供智能交互体验。此外,讯飞星火大模型已经在代码、客服、评标、智能交互等多个典型场景产生应用成效。

也要看到,要真正发挥人工智能赋能作用,还涉及技术、算法能力提升,以及训练数据、开源系统、硬件协同、模型框架芯片之间的协同问题等。

日前,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SAIL奖)公布,阿里云魔搭社区“模型即服务开源平台及应用”获本届SAIL之星奖。据悉,魔搭汇聚了5500多款优质模型和上千数据集,为超过560万名开发者提供了灵活、易用、低成本的AI模型及免费算力服务。阿里云百炼平台则侧重企业级大模型和应用服务,提供专业化模型微调、应用搭建等能力。

“我们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优化智算中心建设布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进人工智能数据集建设,不断夯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基础,加强人工智能在工业和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让新技术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说。(李芃达)

《2024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发布 中国AI企业占全球15%

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主论坛上,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发布《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年)》。《白皮书》中提到,算力成为战略资源和科技竞争焦点,主要国家高度关注算力互联,并开展多方探索。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AI企业近3万家,美国占全球的34%,中国占全球的15%。2023年至2024年一季度,全球AI独角兽234家,增加37家。其中,中国71家。


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5个国家数字经济总量同比增长超8%;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60%,较2019年提升约8个百分点。其中产业数字化的比重最高,占比达到89.8%,较过去提高的比较多。数字经济的核心部分信息通信产业、ICT产业,从今年到明年会有明显的上升。


现在人工智能是过去两年最热的话题,余晓晖提到,除了美国、中国以外,英国、印度、加拿大、德国等人工智能的企业发展比较快。截至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是1328个,其中美国最多占44%,中国占36%。余晓晖分析,可能有很多模型是同一个企业做的,这是目前人工智能的基本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要真正把人工智能的潜力释放出来,不仅仅只是模型的问题,这里面涉及到技术、算法的能力提升,以及工程化的部署,训练数据、3G的布局、开源系统、硬件协同、模型框架芯片之间的协同问题,以及模型服务的商业模式等等。


全球5G网络部署加快推进,商用基本遍布全球。截至2024年3月,全球已有112个国家/地区的301家网络运营商提供5G商用服务。我国5G“适度超前”部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截至2024年5月,我国5G基站总数达建成383.7万个。5G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大型工业企业渗透率达37%,建成超2.9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覆盖工业、港口、能源、医疗等多个领域。


在数据要素领域,近年来,各国围绕数据要素强化战略布局,颁布多项法律、政策、规划等,统筹数据发展与安全。全球数据空间建设提速,国外数据空间建设加快、成熟度提升。欧洲形成160个数据空间实例,较2023年同比增长60%,其中公共、行业和应用案例分别为19个、63个、77个。日本启动Ouranos计划,在新兴产业创新、城市公共服务、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金融交易四大领域开展建设。中国多元建设路径与技术路线展现创新潜力,行业空间、公共空间、城市空间、交易空间等助力打通不同领域数字化转型数据堵点。 


记者:聂蕊

编辑:高谨梅

审核:王晓娟

Copyright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鸿蒙蝴蝶云系统唐山翱云万物
入云端|商务端|祥云端|网游端
中国企业形象公信系统